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呈現的兩岸問題
2014/06/29 18:00
瀏覽1,000
迴響2
推薦16
引用0

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呈現的兩岸問題

 

一、中國大陸的想法及務實問題

(一)中國大陸想和平統一台灣的路不好走

      張志軍訪台,“張王會”是對今年2月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邀請的回應,兩岸主管部門互訪制度的形成對提升兩岸交往機制化有重要意義。但張志軍45夜的行程不是跟政商權貴觥籌交錯,也不是只開演講會,而是民間地頭“走透透”,包括大陸配偶、里長、泰雅族、漁民、果農,還有“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及青年人),其意義在於台灣普通民眾可以直接聽大陸官員講對台政策,也可直接把需求或疑問表達出來,其本身已將大陸官方的影響力傳達到台灣基層,這是張志軍訪台極成功的突破。大陸對台部門負責人對台灣民意有深入的了解,必然有助於制定更符合民心的政策。如開放大陸赴台旅游給兩岸民眾的直接交流開了一扇門,則兩岸主管機構常態化的互訪機制,好比給兩岸民眾提供“直通車”,讓兩岸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更能找到施力點。

歡迎與不歡迎張志軍來訪的人都有,625日在桃園機場歡迎張志軍的人群中,也有台南漁民和里長,民進黨此番定調“來者是客”說明了一個事實:兩岸關系深化已成為民進黨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張志軍訪台期間,非主流的台聯及學運分子不斷滋擾甚至發生噴漆及流血衝突,顯示中國大陸想和平統一台灣的路並不好走,張志軍總結訪台心情時表示,各界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已是廣泛的共識,也得到社會廣泛的認可;大家也都表明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兩岸攜手,一起繼續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這話是很漂亮,但台灣島內要共識難如登天,大陸強台灣弱,依大陸想法,兩岸和平發展最終目標是和平統一,但紛擾的台灣會同意嗎?

 

(二)中國大陸若以武力統一台灣則是何情況

      臺灣身處中美世界強國的勢力重疊邊緣,一定會面臨到某一方的壓力。一旦兩大勢力交火,臺灣都是火線上,躲都躲不掉。在這種地緣位置重要,兩大勢力短期間內看來不會有太大變化的前提下,正常的臺灣人,應該是要對東亞局勢有深入瞭解的。 “戰略無知是送命的第一步”,臺灣人對於世界的無知近乎無限大,但是自信也同樣無限大,臺灣人的問題就是,對這“國家”的關心太少,作為不夠多,又自信膨脹過大,有任何台灣政治人物認真思考中國若不派張志軍來而是由潛艇及歐洲野牛兩棲艦犯台,台灣要如何因應,能打勝仗嗎?馬總統的募兵制讓台灣國軍戰力大幅下降,向美國買的破爛武器有多少效用大家心裏有數,民進黨廢除核四就是不負責任加速被大陸統一的實例,沒有核能電廠長期支撐,只要海上被封鎖,天然氣電廠只能供電7~14天,所以中國大陸若要武力統一台灣唯一的障礙就是美國干預,但時間似乎對中國有利,中國軍力愈來愈強而台灣愈來愈無保障,所以灑漆抗議張志軍的人士要拿得出保衛台灣的真本事!

 

二、國民黨應有的警惕及檢討

()國民黨的施政能力受到大陸檢驗

國民黨在張志軍的訪台行程上顯然無法掌控全局,對於南部如影隨行的抗爭不但無法壓制還被迫取消部分行程,甚至潑漆及流血衝突也未能防範,這看在大陸眼裏會思考與國民黨往來似乎無法完成和平統一大業,這可能會讓中國大陸改變對台方針,加強與民進黨溝通甚至支持讓民進黨於2016年執政,香港中評社627日發表文章說,福建省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單玉麗從經濟角度闡述了張志軍訪台的意義,她表示,大陸的“經濟惠台”政策並無問題,但國民黨執行時有偏差,張志軍此番訪台深入基層意義重大,由於台灣基層民眾與大陸領導層及人民鮮有接觸,部分民眾有“兩岸交流自己没得到利益”的錯誤看法。大陸的惠台政策没有問題,但為什麼台灣基層有不滿的聲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台灣在落實政策時在執行層面出現偏差。例如在水果方面,大陸原本是想讓利益直接惠及果農,但在台灣施行時,却出現中間商,甚至農會通過“官商勾結”把政策的紅利裝到了自己腰包,没有放利予民。這是國民黨執政團隊應深切反省的事情。單玉麗表示,張志軍訪台可能是解決這類問題的良好開端。事實上根據大陸的說法,大陸很多省市都願意帮助台灣果農,但缺乏統一的協調與部署。台灣農產品的品質很好,大部分出口国際市場,剩下的自己内銷。如果大陸一擁而上,採購會引發供求失衡,進而品質下降。其結果是大陸消費者質疑台灣產品貴又品質不好!台灣民眾卻說,大陸大規模採購讓島内價格上漲。

所以國民黨在兩岸經濟交流方面,除須尊重市場經濟規則,要落實基層民眾獲利的細節,文宣也要有效,另外解决兩岸產業的局部競爭加劇也很重要,國民黨應向民眾說明並向大陸要求進行兩岸資源整合,分工互動共同赚世界的錢。國民黨應誠懇告訴人民台灣若想經濟發展,前提是要加強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聯繫,無論那個政黨上台執政,台灣都要加強與大陸的經濟交流。

()服貿及台灣經濟脫困

「王張二會」獲致的重要共識,包括盡快啟動研究台灣加入TPP與RCEP的可行途徑、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納入「人道探視」功能、服貿協議生效後啟動後續協商機制、研究解決陸客在台中轉問題等;對台灣而言,有的是為生存發展戰略布局,有的是為澄清民間疑慮,也有的是為回應台式民主的需求。其中,攸關台灣生存發展戰略布局的,是加入TPP與RCEP。王郁琦表達了台灣的強烈意願,並強調「這對台灣是生存問題」。張志軍接受聯合報系專訪時說明:兩岸經濟合作為台灣參加經濟整合進程提供了便捷橋梁;希望台灣能先與大陸溝通,讓大陸瞭解台灣對於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大趨勢的看法,以免引起兩岸間不必要的政治或外交矛盾。而服貿受到綠營杯葛,國民黨實應利用張志軍面對台灣基層時作澄清,這次「王張二會」,雖同意服貿協議生效後啟動後續協商,但立法院審議服貿問題依然未解,國民黨並未要求民進黨表態。如何儘速落實會議達成共識,攸關台灣經濟競爭力。在深入南部校園義守大學時,張志軍首度觸及兩岸服貿協議的話題,強調大陸並沒有要把台灣經濟吃掉的想法,也呼籲台灣要抓住大陸經濟轉型當中的機遇,國民黨未充分利用此機會向南台灣民眾說明服貿重要性十分可惜!

()王郁琦會談格局太小未有突破性看法

王郁琦對張志軍說台灣民眾最在意的是大陸的飛彈對準台灣,以及國際空間被打壓這兩件事。其實這是愚民政策非常幼稚的問題,對台灣一點好處也沒有,只是隨民粹起舞騙一些選票而已!若馬政府只想到這些要讓台灣變強大實緣木求魚。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飛彈是可移動的,要對付台灣可將對付日本飛彈調整方向極可,大陸鐵路發達,飛彈可隨時移動,台灣提此問題自曝常識不足!在軍事上台灣要提的是兩岸在南海有共同的敵人越南及菲律濱,在東海釣魚台問題上有共同的敵人日本,台灣的軍購受到大陸打壓無法取得潛艇等關鍵武器,應要求大陸賣潛艇及飛機給台灣對抗越南。而國際空間打壓除涉及大陸一個中國原則外,台灣經濟差無國力自然無影響力,想要拓展國際空間先要壯大台灣經濟及綜合國力。

 

三、民進黨應有的反省

()民進黨無法忽視中國大陸的影響力

陳菊說,「『聆聽對方、理解差異』是未來交流的重要思考」,但喧騰衝撞不是自由,抗議叫囂未必等於民主,少數暴力更難美其名多元;看到丟向張志軍的白漆和冥紙,聽到張志軍連接被迫取消行程,再想到論述發達而聽力退化的台式民主,賴清德說台灣人要有自信、展現風度,呈現文明的一面,恐怕不夠;「聆聽對方、理解差異」也應是台灣朝野、特別是綠營及其支持者面對兩岸時的重要思考。張志軍訪台最後一日,接連取消三項原定行程,顯然是受高雄潑漆事件的影響。意外的是,在如影隨形的民眾示威中,除了維安員警和抗議群眾數度發生推擠衝突,昨天竟在鹿港天后宮上演了本土抗議者和地方民眾的流血事件,讓人遺憾。試想若民進黨代表至大陸遭受類似對待民眾能否接受?雖然比起2006年陳雲林訪台時民進黨主導的激烈抗爭,這次,民進黨放棄了街頭路線,陳菊與張志軍會面表達了台灣人追求民主、自由的心聲,張志軍也答以尊重和理解。然而,民進黨好不容易戒掉的「街頭」,在台聯、公民團體、學生的合力「接棒」下,竟演出失控的激越場面,民進黨這次放棄街頭行動,是追求執政的務實思考下,決定選擇更符合多數民眾期待的理性路線。鹿港天后宮的流血衝突,明知張志軍已取消訪問,在場部署的學生和群眾卻不肯離去,甚至堵在進香團鑾轎前阻道,這說明台灣媒體嗜血,這些太陽花學運激發的學生及群眾深切搏版面就是要衝突,民進黨若繼續利用學生搞政治鬥爭而不教育學生將危及整個國家秩序。民進黨團幹事長蔡其昌說,民進黨團想瞭解兩岸未來發展及互動的意義,並關心警方是否維安過當。張志軍此行原本具有宣示兩岸已建立常態溝通管道的重大意義,卻不免因抗議事件而失焦。這次沒有完美結局的傾聽之旅,是否對兩岸關係造成影響,仍難預料。有人認為,張志軍或大陸國台辦會因為凸顯出巨大的兩岸矛盾,而承擔後果;也有人認為,這次事件可能讓大陸將反對人士一舉定調,使雙方在未來喪失對話的機會。

()臺灣的先天劣勢和臺灣人的認識盲點

在兩岸博弈中,臺灣先天地處於劣勢地位。兩岸力量對比早有定局:大陸強而臺灣弱。即便過去大陸處於動亂貧困時,臺灣也沒有能力反攻大陸。今日大陸的力量已更是今非昔比。所以無論臺灣人如何努力和精明,也不可能改變這一陸強台弱的力量對比格局。許多臺灣人也許明白這一點,但他們會說,“不是還有美國支援我們嗎?”這很可能是臺灣人的一個巨大誤判。將自己的命運寄託在他人的“拔刀相助”上,這是非常冒險而不保險的。美國的軍事力量強大固然不假,但臺灣人應當明白,站在美國的利益上來看,美中關係畢竟比美台關係重要得多,臺灣在美國的全球關係格局中終歸只是一個很小的棋子。美國人不可能會為臺灣“兩肋插刀”的。美國怎麼可能會與比朝、越、伊、阿強大百倍的中國開戰呢?最多賣點武器給臺灣而已。這就是臺灣人最大的底牌。這一底牌對大陸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可怕的。從總的趨勢看,美國的力量在逐漸消退,大陸的力量在逐漸崛起。臺灣靠美國牌來實現獨立的前景只會日益暗澹。

目前北京不惜代價只求簽署和平協定,這對在兩岸博弈中處於劣勢的臺灣,可說是天賜良機。臺灣人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力量上的先天不足和“把戲不可久玩”的古訓,就理應利用目前大陸已退讓到底線的這一歷史機遇,與大陸簽訂和平協定,求得數十年平安,進而徐圖長遠。臺灣人不要以為目前兩岸間的遊戲可以一直玩下去:既可以拒絕統一,又可以利用大陸的“癡心不改”而一直“財色兼收”。這顯然是低估了大陸的智商和高估了大陸的忍耐力。大陸如果一直付出而沒有收穫,則大陸內部勢必出現反彈,北京一旦醒悟,臺灣人的遊戲也就結束了。臺灣人應當明白,大陸的柔情可能不會延續很久。三十年來從鄧的韜光養晦,到胡的和諧論,均屬於避免衝突的和平低調路線。然而,大陸年輕一代和軍界人士早已對這一路線懷有不滿。這種情緒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大陸年輕一代的領導人。畢竟三十年來中國大陸的實力已今非昔比,中國遲早會由這一低調策略轉向較為強勢的策略。三十年來,大陸對臺灣的態度也經歷了從強硬到懷柔,即逐漸退讓的變化。目前大陸在政治上已退到底線,只求“不獨”,已退無可退,經貿上對臺灣幾乎已是有求必應,如果臺灣的民意仍持續綠化,轉變可能發生,以臺灣先天的弱者地位,由於民進黨的杯葛反服貿,一黨私利坐視良機流逝殊為不智。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兩岸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reaizuguo*😻
2014/07/02 11:17
一些淺見

1)現在這些活動,都只是過過場而已。大陸當局心知肚明,真正的對手是台灣的幕後老闆,美國。檯面上要打交道只是些跳梁小丑;大陸只是盡可把節奏掌握在自己手中。 等哪天中美易位,大陸會把現在的賬算的一清二楚。

2)如何判定傅作義是被收買的 (國民黨當然要這樣講。)?依據傅作義以往的抗日記錄,如綏遠抗戰等,所表現之氣節和治軍之嚴明及其它,怎知他不是考慮到整個民族的利益,免千年古都毀於戰火 而作的有利於中華民族的決定?

另外,常看到有人把民進黨和共產黨看成同一貨色,旗鼓相當。一則實在太高抬了民進黨。再則 因反共的意識形態,而影響了對中共的正確判斷。

謝謝指教!以國民黨角度和中共角度看當然不同!本文強調若武統只須看美國不用管兩黨,若和平統一則國民黨無法滿足大陸要求,民進黨收買並不難! 何偉2014/07/02 15:06回覆
1樓. 老魔王
2014/06/30 11:33

太精彩了! 每個論點都精闢入理, 只有一項, 小弟比較認為不可能, 就是二之 (一)裡面說的 "中共可能轉而支持 2016 民進黨執政" 這一項. 中共當年已經被阿扁的 8 年行政搞到七孔生煙了, 即使國民黨表現的再不如他們的意, 他們應該也不會笨到再去相信民進黨.

尤其這一次民進黨 "明著溝通, 暗地破壞" 的兩面手法, 應該也讓中共看清楚這個跟他們 "旗鼓相當, 也是專門搞群眾破壞勢力" 的黨派的真面目!

但三之 (二) 說得很對--> 台灣真的不能老是認為美國會幫我們, 想想當年菲律賓的馬可仕, 最後在美國突然不支持下, 立刻倒台! 美國是看整體利益的, 不是在講義氣的!

國民黨有原罪,民進黨無,像謝長廷就是大陸合作的好對象,北平傅作義是如何被收買的?若大陸訴諸武力統一

台灣不必靠別人,要和平統一收買民進黨教快!嘴巴喊台獨心裡想奪權的人最易收買!!!

何偉2014/06/30 12:32回覆